封神,费翔收割了一大波妈妈
2023-08-14 19:05:28   来源:凤凰网

作者 | 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

最近我在家族里的高光时刻,是我妈知道我在联系费翔。


【资料图】

山东孩子“不孝有三”,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,我占全了。罪加一等的,是跑到了离家千里的广州。罪加二等的,是跑到离家千里的广州来做了记者。

有一天,我跟我妈说,我联系到了费翔的经纪人。

1987年,我妈17岁,有一个在法律系统工作的古板父亲,家教严格。那年除夕,穿着红色燕尾服的费翔征服了我妈,竟然也征服了我妈的父亲,他允许女儿们观看这场演出,对费翔热辣的舞姿,他评价是,“落落大方”。

1987年,费翔登上“春晚”

那时候小虎队还没成军,距离火到大陆还有一段时间,在“追星族”这个词出现之前,费翔早早地让一代人知道了“什么是偶像”。

三十多年之后,沉寂多年的费翔重新出现,已经60多岁,肌肉却更加结实。

我们这一代女孩没亲历他在电视上扭胯,还是会星星眼,在娱乐圈“质量下滑”的年代,费翔依然提供美好幻想,优雅,自律,幽默,真诚。

偶像再造,出山封神。

《封神第一部》剧照

不仅如此,他这次还有更多年轻朋友陪伴。乌尔善直播“卖惨”的时候没想到,大家其实早就盯上了他手里的训练营物料:导演,多放点,多放点。

导演很快就领会了观众的意思,原来这个古老的故事里,真正吸引人的还是新鲜的东西。

新鲜的演员,新鲜的面孔,新鲜的魅力,新鲜的讲述者。

2018年初,璞玉一般的素人演员在北京怀柔正在摔摔打打,他们在这儿作息规律,饮食讲究,像三好学生。好在成果显著,有网友找到他们训练前后的对比照,出营之后,一个个肌肉饱满、举止优雅,神采奕奕如古代贵族。

演员们进入“封神”训练营前后对比 / 来源:b站纪录片《封神之路》

这时候的乌尔善还没意识到,5年以后,自己成了“内娱的大善人”。

观众将其功劳认定为,他为娱乐圈制造了一批不可多得的优质偶像。

当代文化就是这样有趣,一个试图重新去讲述“封神”的人,反而制造了新的“神”,自己也被“封神”。

“偶像”一词的原意是,用土、木制的供人敬奉的人像。《封神》讲的,其实就是偶像的事。无论是《封神演义》《武王伐纣平话》这样的文学底本,还是从古至今的评书话本、影视改编,历数版本,都是不同的讲述者在试图解释同一件事,“偶像是怎么来的”。

中国人的宗教不太讲究教义,世俗信仰却盛,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“拜一拜”,我们的生活其实总跟偶像关联着。

雍和宫的手串不是平白无故地成为潮流的,它有几千几百年的习俗在打底。考试拜谁,生病拜谁,婚娶拜谁,乃至求雨、农作、生子、建房,中国人习惯于找到一个寄托。时间的无涯荒野里,一个有所求的人,找到了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,他与“偶像”之间,借由文化积累建立了一种稳定的、不可取消的联系。

雍和宫

这就是“封神”的本质:偶像是人造的。

时代的变迁里,“偶像”的所指在不断变化,从掌管人间百事的神仙,到娱乐产业制造的美女俊男,却依然有些东西相通。

盲目崇拜,无限信任,文化场域里“一对多”的联系,而且,都不免因为距离,而存在重重误读。

我们与偶像之间,需要中介。一个木制的人像无法再满足我们的好奇心,我们想知道更多的故事。

我想记者该出场了。

《流金岁月》剧照

作为2023届就业寒冬的“受害者”,我几乎是误打误撞入行,从新闻系转走的我,谁知毕业又被南风窗捞走了。

媒介变革历经多年,记者这个行当的光芒好像也变得微弱,犹记得面试的时候我们的主编问我,你来做记者,家里愿意吧?

父母表面不管,但他们或许还是有好大意见,出于疼爱,不常指责,偶尔流露:出差好辛苦吧。

做过今年第16期杂志之后,我妈对我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。

七八月,费翔全程跟剧组跑路演,没能空出档期。我这里,新的工作安排不断推上来,只有我妈还在坚持不懈地问我,你什么时候采访费翔?

我说以后还有机会。

我妈不语,但她已经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可爱之处了。

接近偶像,拆解偶像,再造偶像。

《封神第一部》剧照

记者这份工作没能让我成为“山东大孝女”,却让我妈开始试着理解,为什么成年之后,我要一次次地离开她,而且每次都走得更远。

作为记者,每一次出发,都是因为我们要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,你对什么感兴趣,我们就对什么感兴趣,在时代潮流里,我们本是一体。

这个暑假,南风窗的记者就在“偶像再造”的第一现场。

赵佳佳写哪吒,追问又回答:莲花化身之后,哪吒又当如何?刘肖瑶重读杨戬,却说这位仙界“高质量男性”,实际上最羡慕那只泼猴。黄茗婷看到姜太公的形象在一代代讲述里不断变化,施晶晶则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妲己这个最早的“红颜祸水”。我和祝越采访了两位年轻演员,一个“杨戬”,一个“姬发”,新晋偶像,已有很多故事可讲。何承波则对《封神第一部》进行了精彩解读。还有很多文章,都是我们的记者,在重新阐释“封神”的过程中,参与着一次“偶像的再造”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图闻丨在故宫遇见“香港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